![]() |
五育并举 多维协同 探索育人模式新变革发布时间:2022/9/30 9:13:17 发布人:admin 作者:苏州教育学会 来源:苏州教育学会 浏览次数:8696 2022年9月28日,江苏省基础教育示范性育人模式研创工程启动会暨教育学会工作研讨会小学组课堂观摩活动在苏州市相城第一实验小学举办,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研究员朱卫国,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研究员陆志平,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斌,江苏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刘克明,省内各设区市教育学会领导及部分教育局分管局长,省内部分知名中小学校长代表和相城区相关学科教师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专家团队参观了学校游艺馆、小微博物馆、至诚书院、国画教室、民乐教室、澄泥教室、扇画教室和烹饪教室。学生活动精彩纷呈,孩子们绽放着自信的微笑脸庞展露出育人模式的改革创新正逐步在苏州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城落地生根。 文征明实验小学的叶红老师执教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最宝贵——爱护身体 珍惜生命》。引导学生树观念,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来,理解生命的珍贵;引导学生明行为,能够明辨各种行为的对错;引导学生习能力,初步掌握自护自强的能力。 苏州市教研员徐蕾主任对本节道法课做了精彩点评,徐主任表示,叶红老师的课堂很好地达成了课程目标,是体现课程性质、注重价值引领的一节课,是着眼学生成长、关注能力培养的一节课,也是直面现实问题、提升学生素养的一节课。 元和小学苏伟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四维空间,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苏州市教研员刘晓萍老师就苏伟老师这节课作出评价:强调要让核心素养落地,发挥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高乃定老师执教的《做个小水轮》一课,是科学、工程、技术三门学科的融合,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验探究、观察比较中了解了小水轮的工作原理,培养了小组团结协作能力,锻炼了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江苏省特级教师、昆山市教研员张建国老师对高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提出了高度赞扬,认为这是一节有思想的课。首先,高老师搭建了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的课堂架构,结构清晰;其次,高老师读懂了教材,读好了学生,是儿童的科学课;最后,课堂呈现自然、淡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了科学的本质。 玉成实验小学潘军艳老师授课的学生为二年级学生,选自水平(一)二年级基本运动技能(跑、跳)大单元。潘军艳老师把特种兵形象贯穿整个教学,通过学练跳跃本领,解锁技能,同时又把体能练习进行了巧妙的融合,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身临其境。 苏州市名教师,常熟市淼泉小学陈黎明校长高度赞扬了此节课紧跟新课标改革的步伐,并鼓励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要从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走向知识学习的方法、策略、要素、格式、技巧,最终指向知识技能的本质、核心、规律、结构、联系、有价值的大概念学习,教师要将“教会、勤练、常赛”落实到平时课程之中,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并重,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更好地形成体育核心素养。 相城第一实验小学张炎夏老师的《走进非遗——螺钿》引导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经典的非遗,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双眼,营造美的心境、包容美的胸怀。 江苏省特级、正高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金华老师对此课进行了深入点评。在双减背景下学校的美育,张老师通过几种体验活动,进一步体现美育的重要性。本课从艺术体验和以美育人两个方面出发,注意生活化,很好的找到了美育的基础和目标。非遗传承是美育的基础,审美体验是美育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艺术体验环节清晰,体验目标明确。 相城第一实验小学陈秋凤老师的《水乡草编——编草鞋》课堂以水乡特色的草编制作技艺为重点,既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到家乡非遗文化的趣味灵动,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技艺工艺之复杂。 江苏省特级教师、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副校长谈琴芳老师对陈老师的这一节校本自编课程给与了高度的评价。水乡草编是相城十绝之一,也是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节课陈老师结合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需求,精心编制并优化了这一节校本劳动课程。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是非遗草编的技艺的体现,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 秉持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老师们将不断探究育人模式,将创新育人理念深耕于课堂,精心呵护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共同走向育人模式改革的深度探索。 |
相关评论[Top4] | 【共0条 点击查看】 |
版权所有: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苏州教育信息中心 苏ICP备10204645号-15 Copyright© E-MAIL:szjyxh@suzhou.edu.cn
办公地址:苏州市劳动路289号(原三十三中学校内)